聯(lián)系我們
首頁
中心概況
國內藏學
國際交流
專家學者
學術平臺
走近藏學
中心簡介
現(xiàn)任領導
歷任領導
組織架構
人才隊伍
重大項目
黨建工作
研究機構
科研動態(tài)
專家觀點
外事活動
國際藏學
珠峰獎榮譽獎獲得者
國內藏學專家
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
全國藏學工作協(xié)調會
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
藏學珠峰論壇
藏研中心專家講壇
重大調研項目成果交流匯報會
青年藏學會
首頁
>
中心概況
>
重大項目
>
西藏通史
新聞動態(tài)
書籍介紹
編委論文摘登
學界評論
圖片賞析
拉巴平措:西藏地方歷史發(fā)展的三個高潮和兩個低谷
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持并協(xié)調全國藏學研究力量共同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8卷本《西藏通史》即將面世了,通過深入研究,我們對西藏地方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在吸收國內外藏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試圖有所推進,提出一些新的認識。
拉巴平措:嘔心瀝血捧出《西藏通史》
拉巴平措:嘔心瀝血捧出《西藏通史》
郝時遠:《西藏通史》奠定了中國藏學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
郝時遠:《西藏通史》奠定了中國藏學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
趙心愚:勇于擔當 敢于創(chuàng)新 用心編撰——讀多卷本《西藏通史》
勇于擔當 敢于創(chuàng)新 用心編撰——讀多卷本《西藏通史》
張云:編撰《西藏通史》中的幾個問題
《西藏通史》是國家財政專項撥款支持的重大科研課題,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原總干事拉巴平措研究員主持,歷史研究所具體負責,組織協(xié)調全國30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94位專家,經(jīng)過14年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2016年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歡迎,還在2017年的中國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評審中獲得殊榮,在第四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的評審中獲得特別獎。
方鐵:研究西藏歷史的重大成果——讀《西藏通史》
這部歷時14年、由近百位藏學家和各領域專家共同完成的巨著,不僅是首部完整、全面、系統(tǒng)闡述西藏歷史的通史著作,亦是進入新世紀后能夠代表我國民族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在以下兩個方面,該著作表現(xiàn)出明顯的特點。
李大龍:區(qū)域性通史話語體系的經(jīng)典之作——《西藏通史》讀后
由拉巴平措和陳慶英擔任總主編、張云為執(zhí)行總主編的8卷13冊、850余萬字的巨著《西藏通史》歷經(jīng)14年的編撰,2016年由中國藏學出版社隆重推出,這不僅是我國藏學界的盛事,也是中國邊疆研究學界乃至中國史學界的大事,首先應該表示熱烈祝賀!原因有二:一是《西藏通史》是目前國內外第一部完整、全面、系統(tǒng)闡釋西藏地方歷史的通史性著作。二是《西藏通史》在2017年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可謂其重大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已經(jīng)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拉巴平措:血脈相連榮辱與共——略論藏族與中華民族的內在關系
?藏族是中國境內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藏族與祖國各兄弟民族間的關系,從遙遠的古代開始,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漸進過程。
陳慶英:西藏首次遣使清朝史實探討
還在清朝入關之前,在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和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首領四世班禪、五世達賴喇嘛等人組織下,西藏地方的各個政教首領就派出了一個使團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遼寧省沈陽市與清朝建立聯(lián)系,成為西藏地方與清朝發(fā)生政治和宗教關系的開端,對兩百多年中西藏歷史的發(fā)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張云:藏文史書的敘事傳統(tǒng):宗教義理、文學故事與歷史紀實
藏文文獻數(shù)量巨大,位在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文字之首而僅次于漢文文獻。其內容之宏富,又以佛教典籍和相關著述為最。其種類,除卷帙浩繁的《藏文大藏經(jīng)》之外,還有史冊(deb-ther)、編年史(lo-rgyus)、王統(tǒng)記(rgyal-rabs)、世系史(gdung-rabs)、傳記(rnam-thar)、教法史(chos-vbyung)、宗義書(grub-mthav)、法嗣(gdan-rabs)、寺廟志(dkar-yig)、路條(lam-yig)、勝跡志(gnas-yig)、年表(revu-mig)、名錄(ming-grang)等。史書類著作則主要包括史冊、編年史、王統(tǒng)記、世系史、傳記、教法史等。
拉巴平措:中國藏學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今天,我們舉行紀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學術報告會,與藏學界的同行和各方面的朋友們共聚一堂,探討西藏的發(fā)展和藏學的有關問題。
張云:古代藏族“四氏族”、“六氏族”傳說的形成及其文化內涵問題
?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少數(shù)民族史研究中比較復雜的一個問題,而這一問題的研究又不能離開少數(shù)民族自身的、充滿神秘色彩的早期歷史文獻記載與族源傳說,藏族“四氏族”、“六氏族”傳說即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在古代藏族歷史研究中,對于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其形成背景、真實文化內涵,往往會誤入歧途。本文試圖就藏文史書中比較流行的“四氏族”、“六氏族”傳說略作分析,期有裨益于藏族古代民族形成傳說問題的研究。
石碩:隱藏的神性:藏彝走廊中的碉樓——從民族志材料看碉樓起源的原初意義與功能
?碉樓作為青藏高原獨特而古老的歷史遺留之一,分布地域甚廣,在今西藏的林芝、山南和日喀則一帶均有分布,但分布最集中、數(shù)量最多的則是青藏高原東緣的藏彝走廊地區(qū)。
陳慶英、周生文:元代藏族名僧膽巴國師考
?在元代活動于中央朝廷的藏族僧人中,除大元帝師八思巴之外,地位最高、聲名最顯赫、對元朝宮廷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生前受封為國師、去世后被追封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的膽巴。漢文史籍《元史》、《歷代佛祖通載》中對他的事跡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張亞莎:艾旺寺雕塑研究及其藝術風格分析
?大約是在1992年,筆者幾乎同時接觸到意大利藏學家羅伯托·維塔利和西藏考古隊兩份有關艾旺寺的資料[1],筆者注意到兩者的考察與研究,雖不乏不謀而合之外,但在結論上卻頗有些差異,這引起筆者濃厚的興趣。試想,大致在相同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對同樣的東西進行考察,卻反映出不同的眼光與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這一“差異”本身便很引人入勝。
推薦
科研動態(tài)
01
學術專題
02
資料庫
03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