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首頁
中心概況
國內藏學
國際交流
專家學者
學術平臺
走近藏學
中心簡介
現(xiàn)任領導
歷任領導
組織架構
人才隊伍
重大項目
黨建工作
研究機構
科研動態(tài)
專家觀點
外事活動
國際藏學
珠峰獎榮譽獎獲得者
國內藏學專家
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
全國藏學工作協(xié)調會
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
藏學珠峰論壇
藏研中心專家講壇
重大調研項目成果交流匯報會
青年藏學會
首頁
>
資料庫
>
中國藏學年鑒
藏語文本體研究與漢藏語比較研究(漢文部分)
?本年度藏語文本體研究的成果比較少,漢藏語比較研究的成果也不是很多。涉及藏語實驗語音學和計算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比較多,但涉及藏語文教學、翻譯等社會語言學研究領域的成果較少。涉及藏文文獻研究的成果也不多。下面分別從藏語文本體研究與漢藏語比較研究、實驗語音學、計算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以及藏文文獻研究等幾個方面分類說明。
實驗語音學(漢文部分)
?藏語實驗語音學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索南尖措、次仁平措、陳碩、周張穎、楚彭子等的《拉薩方言語音特征向量的AP聚類分析》(《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第2期),桑塔的《藏語聲調產生的原因探析——以安多天祝話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音調實驗為個案》(《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周雁、趙棟材的《基于HMM模型的藏語語音合成研究》(《計算機應用與軟件》第5期),袁勝龍、郭武、戴禮榮的《基于深層神經網(wǎng)絡的藏語識別》(《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第3期),卓嘎、邊巴旺堆、姜軍的《雙門限算法在藏語語音音節(jié)分割中的應用分析》(《科學技術與工程》第14期),多結仁欠的《現(xiàn)代藏語元音特征研究》(《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等。
計算語言學(漢文部分)
?詞性標注和分詞是計算語言學關注的重點,是藏文信息處理的基礎性問題,也是制約藏文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相關的成果有:何向真、李亞超、馬寧、于洪志等的《基于音節(jié)標注的藏文自動分詞研究》(《計算機應用研究》第7期),格桑多吉、喬少杰、何澤東等的《基于字典的藏文分詞系統(tǒng)實現(xiàn)研究》(《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第8期),李亞超、江靜、加羊吉、于洪志等的《TIP-LAS:一個開源的藏文分詞詞性標注系統(tǒng)》(《中文信息學報》第6期),洛桑嘎登、楊媛媛、趙小兵等的《基于知識融合的CRFs藏文分詞系統(tǒng)》(《中文信息學報》第6期),洛桑嘎登、趙小兵的《藏文詞級處理研究現(xiàn)狀及熱點方法》(《電腦知識與技術》第32期)等。
社會語言學(漢文部分)
?本年度相關的研究成果很多,涉及教育和語言使用和語言保持的成果主要有:周煒的《西藏的語言立法與語言發(fā)展》(《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王浩宇、何俊芳的《天??h藏族居民語言使用現(xiàn)狀調查與思考》(《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王浩宇的《論民族語言在家庭語域中的使用與傳承——以民族語言衰微地區(qū)的調查材料為例》(《西藏研究》第3期),邱婧玲、孫淑文、李靜等的《基于共詞聚類的藏漢雙語教育研究熱點分析》(《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第2期),王秋花、龍玉梅的《甘南藏族語言文字使用情況問卷調查分析——基于寺院和學校的對比研究》(《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沈群英、付挺剛的《四川甘孜藏區(qū)個人用語現(xiàn)狀調查研究》(《四川民族學院學報》第2期),姚春林的《活力與瀕危:安多藏語文使用及態(tài)度研究——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古什當村為個案》(《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第5期)等。
藏文化語言學與藏文古文獻研究(漢文部分)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透過語言現(xiàn)象觀察文化是藏文化語言學的一個特點。相關的研究成果有:韓騰的《從藏文史籍記載探討現(xiàn)代“嘉絨”一詞的緣起》(《青海民族研究》第3期),同美的《神鳥、象雄與嘉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4期),葉拉太的《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所反映的古代民族情況》(《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伍金多吉的《淺論康藏道孚“方言”與古藏文的淵源》(《四川民族學院學報》第3期),尕本加的《試論藏文史學典籍之命名觀及其意文》(《西藏研究》第2期),譚益蘭、孟紅蓮、李偉超的《藏漢英三語中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內涵異同研究》(《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陳麗萍的《藏英語言中時間詞匯的文化語境比較》(《貴州民族研究》第2期)等。
藏語言文字著作(藏文部分)
本年度語言文字藏文部分成果豐碩,目前在藏學主流藏文學術期刊上統(tǒng)計的相關成果有40多篇論文、3部著作,主要涉及藏文本題、文字規(guī)范、語言文獻、語法、方言、詞匯、藏文信息處理等研究領域。歸納起來有五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學者對學術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的文獻依據(jù)或出處比往年更細致。
藏文文法研究(藏文部分)
中普瓊(???????????????)的《藏文新式標點符號及其規(guī)范問題研究》(?????????????????????????????????????????????????????????????????)(《西藏研究》第2期)一文,以闡述語言和文字關系為切入點,從語法理論上對藏文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虛詞進行了闡釋并對“點線符”與“功能虛詞”的語法功能結合例句做了詳細研究。
藏語言文字的翻譯研究(藏文部分)——藏語言文字翻譯理論研究
藏族翻譯事業(yè)以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赤松德贊、赤熱巴巾等不同贊普時期的佛經翻譯,以及藏傳佛教后弘期到17、18世紀的佛經翻譯,再到當代科技和新學科的翻譯為歷史主線,本年度基本圍繞上述歷史主線展開相關研究。下面從翻譯理論研究、翻譯方法與應用研究方面進行綜述。
藏語言文字的翻譯研究(藏文部分)——藏語言文字翻譯方法與應用研究
卡珠措(?????????????)的《分析漢藏修辭翻譯方法》(????????????????????????????????????????????????《攀登》第2期)一文,以翻譯方法當中的直譯法為主線,分別探討了文化差異背景下的漢藏修辭翻譯方法、減少原文修辭成分的翻譯法,以及解釋原文中的歷史背景和寓意為主的注釋法。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