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加 | 傳承與創(chuàng)新:11—12世紀藏傳佛教經院教育與量論思想的興起

發(fā)布時間:2025-02-26 13:24:52 | 來源:西藏研究 | 作者:尕藏加 | 責任編輯:

【內容摘要】量論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史和世界邏輯學上均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在藏傳佛教研修中更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實上,量論是一種既能培養(yǎng)推理能力又可鍛煉智力的學科,被稱為探求真理的方法論和知識論。11—12世紀是藏傳佛教創(chuàng)新發(fā)展時期,除道次第學思想的形成和傳播外,量論思想的繼承、創(chuàng)新,造就了攝類學的建立,這成為藏傳佛教思想發(fā)展演進的主要標志,同時反映了這一時期形成具有濃郁本土化特質的經院教育和佛學思想,對后世藏傳佛教思想尤其是量論及攝類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導向性影響。

【關鍵詞】經院教育;量論思想;攝類學;道次第學思想

【作者簡介】尕藏加,青海省昆侖英才-高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青海師范大學柔性引進杰出人才,青海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團隊帶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西藏研究》2024年第6期。原文編發(fā)時略有刪節(jié)調整,注釋從略。

量論(?????),或稱因明學,最初源于天竺佛學,后來在西藏得以傳承和發(fā)展,被列入藏傳佛教格魯派五部大論或其他教派的大論之一,并且成為藏族十明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修學和研習佛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實際上,量論是一種具有工具性、功能性的學問,被譽為打開藏傳佛教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

量論成為藏傳佛教經院教育中的必修課程,是在經院教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興起的。根據(jù)東噶·洛桑赤列先生考證,9世紀以前,西藏地方沒有傳播因明學。赤祖德贊執(zhí)政時期(815—841年),藏族譯師噶、覺、香(???????????????)翻譯了陳那和法稱的《集量論》(本論)和《因明七論》(釋論),并在各寺院設立辯經學院、修行學院、講經學院,開始修習因明學(量論),但不久因達磨鄔東贊滅佛而中斷。隨著藏傳佛教后弘期的肇始而開啟對量論的學習和研究,特別是藏傳佛教后弘期上路復興中成長起來的藏族學者將量論納入寺院教育的課程體系,從而使其得以系統(tǒng)地研習和傳承。

從歷史上看,藏傳佛教學者大多運用陳那《集量論》和法稱《釋量論》等因明學的相關邏輯思維和推理方法,破除古印度外道四派學說,確立佛教內道四派觀見,以實現(xiàn)構建藏傳佛教中觀應成派思想的目標。這是佛教探求世間真理的方法論和知識論,受到藏傳佛教學界的高度重視,學者們以藏傳佛教寺院為研究場所,著書立說,力推量學這門學科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俄·勒貝喜饒與經院教育的建設

藏傳佛教經院教育初創(chuàng)于8世紀。按傳統(tǒng)說法,藏傳佛教前弘期創(chuàng)建的桑耶寺是西藏正規(guī)“經院教育”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當時在桑耶寺內設立多所學院,如譯經院、講經院和修行院等作為傳播和修學佛法的專門場所。據(jù)《巴協(xié)》記載,在桑耶寺大殿四周建有“四大洲”、“八小洲”之稱的學院和佛殿,如東邊有清凈律藏院(?????????????????????????)、智慧文殊院(???????????????????????)、妙音語言院(???????????????????????),南邊有降魔居士院(???????????????????????)、圣大悲觀音院(??????????????????)、譯經天竺院(????????????????????????),西邊有毗若遮那院(??????????????????)、彌勒院(?????????????)、禪定院(??????????????),北邊有聚寶院(??????????????????????)、菩提發(fā)心院(??????????????????????????)、護法貝哈院(???????????????????????)。當時桑耶寺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專業(yè)和特色,如清凈律藏院主要作為講經傳法和僧尼受戒出家的場所,吐蕃本土“七覺士”就是在此受戒出家,組成吐蕃第一批比丘僧團;智慧文殊院是專門學習佛學知識的場所;妙音語言院是專門學習多種語言的場所;降魔居士院是專門用于居士修學和舉行密宗法事的場所;圣大悲觀音院主要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修持本尊馬頭明王的場所;譯經天竺院是專門用于翻譯家翻譯佛經的場所;毗若遮那院主要作為授記預言的場所(佛殿);彌勒院主要作為預測未來的場所(佛殿);禪定院是專門用于僧人和居士坐禪修行的場所;菩提發(fā)心院是用于講經傳法和普通僧人修習佛法、發(fā)菩提心的重要場所。

藏傳佛教經院教育在初創(chuàng)時期便遭遇達磨鄔東贊滅佛運動而徹底中斷,后來又隨著藏傳佛教后弘期的肇始而復興。藏傳佛教噶當派學者對藏傳佛教經院教育的復興、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俄·勒貝喜饒(?????????????????????)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經院教育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俄·勒貝喜饒,約生活于11世紀,噶當派著名學者,藏傳佛教量論學家、教育家。他出生在羊卓(????????)地方的一個小村落,系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時期大臣俄欽布(????????????)的后裔,其父名多杰宣努(????????????????),是一位寧瑪派居士。俄·勒貝喜饒童年在一位名叫章·益西永丹(????????????????????)的比丘僧座前剃度出家。之后,他赴康區(qū),師從賽尊(????????)大師,系統(tǒng)學習佛教三藏(經、律、論),于1045年返回西藏中部地區(qū)。后又在拉薩跟隨阿底峽開始研習佛學,并同庫敦·尊智雍仲一起請阿底峽尊者講述了《噶當子法》(《????????????????》)。此外,俄·勒貝喜饒與那措譯師一道翻譯了《推理學——熾焰論》(《??????????????》)。后來阿底峽在聶塘地方傳法期間,俄·勒貝喜饒聆聽了不少重要佛經,借此機會他還敦請阿底峽尊者和那措譯師翻譯《中觀心論注》(《??????????????????????》),復請阿底峽尊者撰寫了《中觀教授論》(《?????????????》)。俄·勒貝喜饒成為阿底峽尊者的主要弟子之一。據(jù)藏文史書記載:

大譯師俄·勒貝喜饒,不但是阿底峽尊者的親教弟子,而且是在扎葉巴神山領受《噶當經卷》秘密法要的唯一心傳弟子。此外,俄·勒貝喜饒還得到阿底峽尊者的授記,遵命新建了桑浦寺。

藏歷第一饒瓊水牛年(1073),俄·勒貝喜饒遵照阿底峽生前的囑托,在拉薩以南、聶塘以東(今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堆龍德慶區(qū)桑達鄉(xiāng)境內)修建桑浦奈托寺(?????????????????????),以教學和弘揚藏傳量論及其辯經學而著稱。

俄·勒貝喜饒在建立桑浦寺講經院基礎上,培養(yǎng)了眾多學問僧弟子,在完善寺院教育和研習藏傳量論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俄·勒貝喜饒去世后,桑浦寺住持由他的侄子兼弟子俄·羅丹喜饒(????????????????????1059—1109)承繼。

值得一提的是,與俄·勒貝喜饒同一時期的大譯師仁欽桑布(958—1055)作為藏傳佛教后弘期翻譯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持和翻譯了重要的量論著作,他的弟子瑪·格威洛智(????????????????????1044—1089)和俄·勒貝喜饒皆為量論翻譯名家。當時瑪·格威洛智翻譯了《集量論釋》(《??????????????????????》)和法稱《因明七論》中的《釋量論》(《???????????????》)及其《自釋》(《?????????》),還積極參與制定講授量論的教學制度,對后期藏傳佛教寺院量論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

總之,俄·勒貝喜饒創(chuàng)建的桑浦寺在藏傳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后世藏傳佛教經院教育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桑浦寺從創(chuàng)建到15世紀初期一直是引領當時經院教育的中心之一,大量藏傳佛教不同教派的學者來此學習和深造藏傳量論及佛教哲學,促使桑浦寺在藏傳佛教量論傳播和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俄·羅丹喜饒與量論譯解的推廣

俄·羅丹喜饒,藏傳佛教量論學家、經院教育學家、佛教翻譯家、噶當派學者。他是雅卓(????????)地方人,從小跟隨叔父俄·勒貝喜饒學習佛學知識,17歲前往克什米爾求法,途中參加了著名的阿里丙辰法會。在阿里古格王子旺秋德(?????????????)的資助下,他在克什米爾專心學習長達17年,其間廣拜名師,系統(tǒng)研習佛法。俄·羅丹喜饒還應旺秋德的請求,與班智達噶丹嘉布(????????????????)合作翻譯了《量莊嚴論》(《??????????》)。據(jù)《青史》記載,當時跟俄·羅丹喜饒一起外出求學的同伴中有熱譯師(???????????)、念譯師(????????????)、瓊布卻宗(??????????????????)、多頓(?????????)、贊卡沃且(????????????)等,后來都成為西藏著名的翻譯家和佛學家。

俄·羅丹喜饒學成返藏后,求學精神不減,繼續(xù)拜師學習。他曾遠赴尼泊爾拜阿都拉亞巴雜(???????????)等大師專門修學佛教密法。從尼泊爾學成歸來后,開始翻譯和校訂佛經,成為著名翻譯家。他精心修訂法稱的《因明七論》藏文譯本,對其中的《量抉擇論》(《?????????????》)作了全新注釋,即《量抉擇論釋難》(《?????????????????????????????????????????????》)??梢哉f,《量抉擇論釋難》是藏族學者對法稱名著《量抉擇論》作出獨立闡釋的第一部量論著作,作者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方法,對原著中的各類疑難問題逐一作出闡釋。《量抉擇論釋難》的問世,標志著藏傳量論的形成,以及進入“新因明學”時期。另外,俄·羅丹喜饒曾從俄·勒貝喜饒座前系統(tǒng)聽講過阿底峽的《道次第法要》,撰有一部名為《教次第論》(《?????????》)的道次第學論著。

繼任桑浦寺住持以來,俄·羅丹喜饒廣收徒弟,翻譯佛經,推動寺院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他以桑浦寺為中心,在拉薩、桑耶、聶谷那(??????????)、聶崗土(???????????)、藏絳喀(?????????????)等地講經傳法,主要講授《量論》《慈氏五論》《中觀》等佛教顯宗思想,獲得巨大成就。相傳其弟子多達23000多人,其中能夠講授《量莊嚴論》等的弟子有55人,能講解《量決定論》的弟子有280多人,能夠闡釋經論的弟子有1800多人,能夠講授一般佛法的學僧有2130多人。其眾多弟子中不乏高僧,據(jù)《土觀宗派源流》記載:

其弟子中有長于一切經論的卓隆巴·洛智瓊奈、長于般若學的寨欽布·喜饒帕、長于因明學的岡巴喜鄔(???????????)、長于中觀學的瓊仁欽扎、時任座主的香蔡邦等。卓隆巴幼小之時,從阿底峽與仲敦巴聽聞噶當派教法,曾對阿底峽諸小著作為主的《小品百法》(《????????????????》)作了注疏,并撰寫廣略二本《正教次第論》(《????????????????》),其中《正教次第廣論》(《????????????????》)是闡釋阿底峽《菩提道炬論》(《?????????????????》)旨意的無與倫比的論著。

上引介紹了俄·羅丹喜饒眾多學僧弟子中學有所長的5位高徒,后世將其中的香蔡邦·曲吉喇嘛(????????????????????????)、卓隆巴·洛智瓊奈(?????????????????????????????)、瓊仁欽札(??????????????????)和寨喜饒帕(????????????????)稱為“四大弟子”,他們?yōu)槔^承和弘揚俄氏叔侄開創(chuàng)的桑浦寺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推動了藏傳量論和辯經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其成為熱門“顯學”。

藏歷第二饒瓊土牛年(1109),俄·羅丹喜饒去世,其弟子香蔡邦·曲吉喇嘛繼任桑浦寺住持,經過他的不斷努力,桑浦寺進一步擴建,教育機制更趨完善,學僧增多。當時以俄·羅丹喜饒靈塔為中心,東邊由恰巴·卻吉僧格(???????????????????)講授量論,南邊由嘉強日瓦(??????????????)講授《般若經》,西邊由仁欽次臣(??????????????????)講授《現(xiàn)觀莊嚴論》,北邊由云丹喜饒(??????????????)講授《律藏經論》。受桑浦寺經院教育影響,藏傳佛教許多寺院紛紛效仿,建立系統(tǒng)學習佛教顯宗教理的教育教學體系。如蔡貢唐(???????????)、德瓦堅熱瓦堆(??????????????????)、納唐(????????)、薩迦、昂仁、夏魯、楚布、乃寧、覺摩?。??????????????)、布東(????????)、嘎東(??????????)、堆龍措麥(?????????????????)、斯普(???????)、桑日、澤當?shù)?0多座寺院相繼建立學經院,積極推行佛學大論的教學體系。至此,藏傳佛教后弘期以桑浦寺為中心的藏傳佛教寺院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三、恰巴·卻吉僧格與攝類學的創(chuàng)立

恰巴·卻吉僧格(1109—1169),藏傳量論學家、教育學家,噶當派著名學者。出生在今西藏拉薩市達孜區(qū)境內,從小聰慧,在格西嘉麥瓦(???????????????????)處學習量論和中觀學,不久又在香蔡邦·曲吉喇嘛座前剃度受戒,法名卻吉僧格。之后,恰巴·卻吉僧格在香蔡邦·曲吉喇嘛及其弟子聶詹·曲吉意西(??????????????????????)座前修學般若和菩薩行,重點鉆研量論和中觀學,他對這兩門學科有較高的造詣。

恰巴·卻吉僧格作為桑浦寺第4任住持,精通量論和中觀學,他先后住持桑浦寺長達18年,創(chuàng)立的攝類學(??????????)對后世藏傳佛教學科建設和佛學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具體言之,恰巴·卻吉僧格依據(jù)佛教經論,規(guī)范和概括量論要義,創(chuàng)立攝類學,使藏傳佛教量論或辯論學更加專業(yè)化。他將量論要義分為21個科目,根據(jù)學僧的佛學水平和知識基礎設立5個班級,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員相互提問、解答的辯經形式,即問答式辯論:一人闡述自己的佛學觀點并提出佛學疑難問題,另一人回答對方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并辯論對決;辯論學僧聲音要洪亮,以拍掌加強語氣。這樣的辯論方式促使每位學僧在學習中加深對佛法的理解。與此同時,恰巴·卻吉僧格還提出每位學僧在學習顯宗教理時,先學習辯理技巧,再學習量論、中觀、般若、俱舍論、戒律??梢哉f,桑浦寺經院教育對藏傳佛教各教派在研習量論等顯宗教理思想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整個寺院教育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時至今日,藏傳佛教經院教育尤其在攝類學課程設置和研習方面,依然按照恰巴·卻吉僧格所開創(chuàng)的桑浦寺經院教學模式。

恰巴·卻吉僧格的學術著作頗豐,主要有《攝類辯論》(《??????????》)、《量論攝義祛蔽論》(《?????????????????????????????》)、《量論除意暗》(《?????????????????????》)、《因明抉擇論釋》(《?????????????????????》)、《慈氏五論注釋》(《??????????????????????》)、《中觀二諦釋》(《????????????????????????????》)、《中觀明論釋》(《??????????????????????》)、《入行論釋》(《????????????????????????????》)等。代表作《攝類辯論》在藏傳量論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創(chuàng)建攝類學學科的權威經典論著。此外,恰巴·卻吉僧格在中觀學領域也有一定的造詣,他曾指出月稱中觀論著中的不少錯誤,樹立了批判性地繼承和發(fā)展佛學原論的范例,開拓了一條具有批判精神的佛學研習之路。

恰巴·卻吉僧格培養(yǎng)了諸多弟子,其中較為重要的有號稱“八大正理自在獅子”(???????????????????????????????)的藏納巴·尊哲僧格(???????????????????????????)、達帕·瑪瓦僧格(????????????????????)、智夏·索南僧格(?????????????????????)、瑪恰·佐白僧格(?????????????????????)、孜·旺秋僧格( ??????????????????????)、娘詹·卻吉僧格(?????????????????????)、丹瑪·官卻僧格(??????????????????????)和聶瓦·云丹僧格(???????????????????)。其中前6人都著有量論、中觀和般若等方面的著作,對量論傳承產生了一定影響。

許多藏傳佛教學者在量論研究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大量關于量論的注疏類、原創(chuàng)類、綜合類論著問世。其中注疏類論著主要以俄·羅丹喜饒的《量抉擇論釋難》為代表,原創(chuàng)類論著以恰巴·卻吉僧格的《量論攝義祛蔽論》為代表,綜合類論著以薩班·貢噶堅贊(1182—1251)的《量理寶藏論》為代表。此三類量論論著的相繼問世,標志著藏傳佛教量論思想架構體系的初步建立,表明了西藏學者對因明學不僅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握,而且建構起本土化的全新理論體系和思維方式,其辯經方式成為藏傳佛教經院教學中一種獨特的學習方法。

四、攝類學及其后期的發(fā)展

攝類學是藏傳量論在經院教育中的入門課程,業(yè)已成為獨立于“形式邏輯”之外的獨特的藏傳量論思維邏輯體系。藏傳佛教經院教育高度重視攝類學,使藏傳量論在哲學領域獲得真正步入高水準的邏輯思維的研習路徑。

攝類學的理論體系,由小理路(??????????????)、中理路(????????????????)和大理路(???????????????)三大部分構成。小理路自辨別紅白顏色等開始,逐步認識因明或量論術語概念,其推論短小精悍;中理路是如何認識事物之過程,對相違及相屬等矛盾進行分析,擴展其量理知識;大理路則是進入應成論式之辯論階段,通過辯論途徑,揭示思想認識中的諸種錯誤,其理路艱深,推論繁雜。

進一步講,攝類學理路中貫穿著駁他宗(???????????????)、立自宗(??????????????)、斷除諍論(??????????????)三種程序,即提出問題、表述觀點和得出結論。駁他宗:以量學理論為基礎,采用應成辯論形式,反駁他人錯誤觀點,使他人祛除疑惑,獲得正理的論證;立自宗:論述立論者自己的觀點,主要遵循和引用陳那的《集量論》和法稱的《釋量論》等量學經典著作之思想觀見;斷除諍論:破除他人疑惑、消除諍論,以立論者的立場表述自己的理論觀點,駁斥對方提出的種種謬論。

攝類學是對量論要義進行分門別類、歸納概括的專門學科,亦是初學法相理論者的必修課程。從攝類學的內涵結構來看,包含心理(???????)與因理(????????)兩方面。心理是從認識論的角度闡述因明學的內涵及心理認識(心理學);因理是從邏輯學的角度闡述因明學的現(xiàn)量與比量兩個概念(邏輯學)。攝類學在藏傳佛教思想與其他一切外道思想之比較,尤其在判教界定中發(fā)揮“為破邪論,安立正道”的推理作用,亦是藏傳佛教各大寺院學僧考取學銜過程中必備的答辯技巧和思維公式。

在藏傳佛教發(fā)展史上,以各大寺院為中心,廣大學僧充分利用經院教育平臺,系統(tǒng)修學和研習佛教顯宗教理五部大論,有力推廣了對藏傳量論的深入修學和研究,在攝類學的修學和研習領域出現(xiàn)不少學說派系,主要以“贊普堆札”(?????????????????)、“賽堆札”(??????????????)、“堪欽堆札”(??????????????????)和“雍增堆札”(????????????????????)等為代表,產生了一批重要學術成果。

賽柯寺(??????????????)第一世敏珠爾·赤列龍珠(????????????????????????????? 1622—1699)在賽柯寺講授藏傳量論的同時,撰寫《攝類善說寶庫》(《?????????????????????????》)等攝類學論著,后輩學者繼承并傳授這一系攝類學,形成“贊普堆札”攝類學學派。拉卜楞寺學者賽·阿旺扎西(??????????????????? 1678—1738)在拉卜楞寺傳授藏傳量論的同時,撰寫《量論密意廣釋·智者項飾》(《????????????????????????????????????????????》)等攝類學論著,逐漸形成“賽堆札”攝類學學派。隆務寺學者堪欽根敦加措(????????????????????????? 1679—1765)在隆務寺講授藏傳量論的同時,撰寫《攝類學教理善說·日光匯聚》(《??????????????????????????????????????????????????????????????????????????????????????》)等攝類學論著,并創(chuàng)建“堪欽堆札”攝類學學派。十三世達賴的經師普覺·強巴嘉措(???????????????????????? 1825—1894)撰寫《攝類理路開啟幻鑰》(《??????????????????????????????????????????》)等攝類學論著,形成“雍增堆札”攝類學學派。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諸多藏傳佛教寺院顯宗聞思學院內講授藏傳量論課程的基礎教材。

除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學者系統(tǒng)研習藏傳量論和建立攝類學學派之外,其他教派學者對藏傳量論亦作過深入系統(tǒng)的修學和研究,涌現(xiàn)出不少著名學者,其中以噶舉派學者貢珠·云丹嘉措(1813—1890)及其論著《量學》(《???????????》)、覺囊派學者土登·格勒嘉措(1844—1904)及其論著《攝類學論·悟道寶燈》(《??????????????????????????????????????》)、寧瑪派學者居彌龐·南杰嘉措(1846—1912)及其論著《釋量論釋難·善說寶藏》(《????????????????????????????????????????????????????????????》)等最具代表性和學術影響力。

五、結語

藏傳佛教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肇始于藏傳佛教后弘期,以道次第學思想的建立和傳播為中心,以藏傳量論思想的開創(chuàng)、推廣和發(fā)展為標志。其中道次第學是藏傳佛教思想集大成的學說,經過后期藏傳佛教不同教派學者的不斷傳承和發(fā)展,形成了不同傳承的道次第學說,出現(xiàn)了噶當派、薩迦派、寧瑪派、噶舉派和格魯派等的道次第思想學說的經典論著,呈現(xiàn)了藏傳佛教道次第思想的發(fā)展演進歷史和內涵結構體系。

就量論而言,既是藏傳佛教經院教育課程中的大論之一,又是藏族傳統(tǒng)文化十明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傳量論在藏傳佛教經院教育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史與世界邏輯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事實上,藏傳量論是一種既能培養(yǎng)推理能力又可鍛煉智力的學科,故被稱為探求真理的方法論和知識論。從歷史上看,藏傳佛教學者運用陳那的《集量論》和法稱的《因明七論》等因明學理論,破除印度外道四派思想,確立內道佛教四派思想,最終達到建立佛教中觀應成派思想的宗旨,在藏傳佛教與其他一切外道思想“破”與“立”的立論過程中,發(fā)揮“為破邪論,安立正道”的理論指導和思想武器作用。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