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宗教歷史與人物研究
本年度,宗教傳播歷史方面,主要有以下成果:
索南尖參(??????????????????)《論藏傳佛教西漸之因》(???????????????????????????????????????????????????????????????《中國藏學》第 1期),藏傳佛教從本土傳播至外地,是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一直在演繹的一種趨勢,在其傳播歷史上向西方、向內地傳播成為學術界一直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文章對藏傳佛教向歐洲、美洲、亞洲等海外國家傳播的情況做了介紹,并對其傳播的內在原因進行了分析研究。
才華多旦(?????????????????)《互助華熱地區(qū)藏傳佛教歷史變遷的調查與分析 》(??????????????????????????????????????????????????????????????????????????????????????????《中國藏學》第 3期),安多華熱地區(qū)是藏傳佛教傳播較廣的一個區(qū)域,這里先后流傳了苯教、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等教派,后期格魯派在這一區(qū)域獲得了空前的傳播。文章在對相關歷史文獻資料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藏傳佛教在這一區(qū)域的傳播歷史做了全面介紹。
尤拉才讓(???????????????)《早期格魯派寺院卡地卡哇寺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中國藏學》第 3期),卡地卡哇寺是格魯派向安多藏區(qū)傳播的最重要的早期寺院之一,這座寺院的歷史研究對格魯派在安多藏區(qū)的歷史研究具有特殊的學術價值。文章通過引用漢藏歷史文獻資料和實地調研資料,對這座寺院的修建、發(fā)展及后來的沒落情況等進行了研究。
蘭周(????????)《簡述佛教在印度的發(fā)展與衰落》(?????????????????????????????????????????????????????????《攀登》第 2期),文章對佛教在印度的發(fā)展歷史,即印度古代文明的產生及婆羅門教和佛教之間的關系,以及 13世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等歷史問題進行了論述。
仁欠吉(??????????????)《拉卜楞寺紅教扎倉格日扎布修供儀式簡述》(????????????????????????????????????????????????????????????????????????????《中國藏學》第 1期),格日扎布修供儀式是藏傳佛教各大寺廟中常見的一項重要的法事活動,拉卜楞阿巴扎倉的這一法事活動更是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自身的特色。文章圍繞拉卜楞寺阿巴扎倉每年舉行的格日扎布修供儀式,對這一儀式的起源、儀式的準備、舉辦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儀式的功能等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華旦(????????)《談游學辯經對格魯派學經制度的影響》(??????????????????????????????????????????????????????????????????????????????《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第 4期),文章對藏傳佛教學經活動中游學辯經的傳統(tǒng)進行了研究,對游學辯經的最初產生和對各大教派學經的影響,尤其是格魯派游學辯經的歷史傳統(tǒng)是怎樣形成的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另外,有些成果是對宗教人物的研究:
完么項杰(????????????????????)《藏傳佛教后弘期鼻祖喇欽貢巴饒賽親教師二漢僧新考》(???????????????????????????????????????????????????????????????????????????????《中國藏學》第 3期),對藏傳佛教后弘期的開創(chuàng)者喇欽貢巴饒賽的兩位漢族親教師的身份進行了探究,對他們的生平、所屬教派和寺廟等進行了新的分析,并對他們在藏傳佛教后弘期作出的貢獻進行了客觀評價。
江永巴松(????????????????????????)《元代高僧嘎·阿年旦巴及其歷史功績》(?????????????????????????????????????????????????????《中國藏學》第 3期),文章運用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和實地調研資料,對忽必烈時期藏族高僧嘎·阿年旦巴的歷史功績進行自述,對這位高僧對藏傳佛教在藏族地區(qū)之外的弘傳、在漢傳佛教寺廟中開展弘法的情況、參與平息薩迦派內部權力斗爭等方面所作的貢獻等,均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
周澤加(???????????????)《簡析歷任雍和宮堪布的藏族高僧之功績》(???????????????????????????????????????????????????????????????????????????????《中國藏學》第 4期),歷史上雍和宮的堪布多由藏族高僧擔任,文章對幾位堪布高僧的生平事跡進行了梳理,并對他們在雍和宮的發(fā)展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進行了客觀評價。
尕藏本(?????????????)《結合朵麥卓尼地方土司制度論述該地區(qū)產生的甘丹赤巴 》(??????????????????????????????????????????????????????????????????????????????????????《中國藏學》第 4期),歷代甘丹赤巴中原籍屬于安多卓尼的高僧占有一定比例,文章圍繞卓尼為何能夠產生這么多甘丹赤巴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卓尼土司的施政策略,分析了這一區(qū)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背景,并對這些甘丹赤巴對當地社會歷史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更登(???????????????????)《為何稱宗喀巴大師為“第二佛陀”——從佛教發(fā)展規(guī)律的角度考證》(?????????????????????????????????????????????????????????????——??????????????????????????????????????????????????《中國藏學》第 4期),任何宗教都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佛教也不例外。文章通過透析佛教在印度及我國西藏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結合這一規(guī)律對宗喀巴的宗教改革進行了歷史必然性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他對藏傳佛教的健康發(fā)展所作的貢獻。
諾日才讓(???????????????)《比較研究宗喀巴和年美西饒尖參大師的生平及他們對佛苯教派的影響》(????????????????????????????????????????????????????? ??????????????????????????????????????????????????????????????????????????????????《攀登》第 4期),宗喀巴和年美西饒尖參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兩位高僧大德,一位代表佛教,一位代表苯教,文章對兩位同時代的大師之間的交往和交流做了論述,并就他們對各自宗教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研究。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